(通讯员 杨子樱 顾思岫)为进一步凝练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提升学习探索能力和文化使命意识,推动西电学子自觉地谋划个人发展与使命意识的共生成长,10月14日由j9九游会官方网站哲学系37名同学组成的“光影中国与人文视界”社会实践团队,在王世巍和张万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西安电影博物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
位于大雁塔东侧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筹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影片生产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扎根本土、敢想敢干的西影人不仅推出了以《西安事变》《彭大将军》《建党伟业》《钱学森》《红高粱》《美丽的大脚》等影片为代表的各类佳作,更是斩获了包括“金熊奖”在内的70余项国际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以及“百花奖”在内的270余个国内奖项。
研学团的师生们首先一同来到天明广场。屹立在广场中央东侧的吴天明雕塑,展现了一位富有民族情怀与开拓精神的西影人。吴天明老厂长出生于陕西三原,他在导演作品中始终紧扣民族传统,其“乡土系列”电影既是对三秦儿女的真切描摹,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初心不改。随后,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漫步于光彩耀目的“星光大道”。分布在大道两侧的十余尊奖杯见证着西影的高光时刻,一座座丰碑凝结了一代代西影人的探索与创造。进入西影博物馆,师生先后参观了老爷车展厅、电影胶片收藏库、大话西游奇妙屋、电影制作技术科普体验区、世界电影放映机收藏专题馆以及特效化妆体验区域。
采集于全球各地的300多部胶片放映机和一万八千余本电影原装胶卷,这些弥足珍贵的物件默默地诉说着电影的历程与价值。摆放在博物馆一楼的30余辆老爷车是《西安事变》、《彭大将军》等众多优秀影片的重要参演者。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典影片《西安事变》,以磅礴的气势和质朴的风格,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谋求解放独立,惊心而又动魄的历史时刻。影片也以丝丝入扣的事件真实感和深刻动人的时代使命感,成就了在我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一座丰碑。
j9九游会官方网站实践团师生一行跟随着电影的历史脚步,领会着胶片电影技术史、尤其是百年以来中国电影书写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同学们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与聆听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品读着“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真切内涵。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报告厅,即时开展了现场的交流探讨活动。在老师简单开场之后,同学们从中国电影人为方便携带下乡而独创的8.75毫米胶片,谈到了文艺事业的发展要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要始终体现人文关怀。随后,曾在首都博物馆担任过暑期志愿者的本科生廖云帆同学深情地说到,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藏品的场所,更是一个传递文化、服务与情感的公共空间。大三学生李翼多则从哲学的学科视野出发,认为电影是一种深度的观察与再现机制,是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生命价值的思索与叩问。研究生顾思岫则谈到,紧贴实际的研学活动其实也拓展了大家的择业视野,促动了同学们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中。
一个多小时的研讨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此次研学活动的感受。大家既直观地体会到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角色感与责任感,也对个人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更丰富的认知。j9九游会官方网站也将继续深入开展此类多领域的研学活动,提升西电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奋进青春,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