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北雷哲学讲坛第八期:袁立国教授主讲“青年马克思的社会认识论转向——以《巴黎手稿》为中心”

时间:2024-12-10 12:44访问量:


(通讯员:鞠育萍)12月5日晚19点,j9九游会官方网站“北雷哲学讲堂”第八讲在南校区会议中心11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袁立国教授主讲,题目为“青年马克思的社会认识论转向——以《巴黎手稿》为中心”。讲座由j9九游会官方网站副院长张斯珉主持,哲学系多位青年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袁立国教授为我们分析了《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围绕《手稿》需要澄清的三方面问题: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围绕“认识论断裂”所产生“成熟”和“不成熟”争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认识论”危机。他特别指出,贯穿于三者的是思想界对马克思缺乏认识论的质疑,而事实上,马克思的认识论表现为社会认识论,后者也是理解《巴黎手稿》的钥匙。

借助社会认识论的理论视角,袁立国教授将《巴黎手稿》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三点:1.在哲学批判中确立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同一;2.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开启新的问题视野,即资产阶级社会认识;3.在新的问题视野中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首先,袁立国教授指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将对象性自然与人的对象性活动相结合,提出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互统一的观点。他将人理解为“对象性存在物”,从而摆脱西方近代以来将人把握为精神实体的片面理解,而将具有自然性即感性存在的“现实的人”作为真正的主体,并强调这一主体能够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其次,袁立国教授强调,马克思所理解的“现实的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把握他离不开对社会的认识。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资本主义统治在欧洲范围内得到全方位的确立。这迫使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以市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标志着他的思想从近代的先验认识论向“资产阶级社会认识”的转变。对于马克思来说,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跨越异化的阶段,而在19世纪中期,造成人的异化的关键不再是宗教,而是资本和资本逻辑,异化的表现形式也由宗教形象的异化变为劳动异化。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使得马克思打开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问题视野:资产阶级社会认识。

最后,袁立国教授说明,马克思对这一问题视野的探究,最终使其通往对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它意味着,新的问题视野不仅仅是获取实证的社会知识,而是以求解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为路径,探索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同样,在这一问题的关照下,马克思得以超越了同时代思想对共产主义的庸俗化和否定性理解,从文明论的意义上实现了对共产主义深入的“理论阐述”。

在问答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踊跃交流,围绕“马克思思想的人本主义特征”“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联”“社会的自我意识”以及“阿尔都塞的研究模式”等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使大家加深了对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理解,也让大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有了新的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据悉,“北雷哲学讲坛”是j9九游会官方网站哲学系创办的特色讲座序列,旨在邀请国内外哲学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就学界前沿问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搭建与j9九游会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